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媒體與資訊素養建議書(IFLA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Recommendations)


IFLA管理委員會於2011117日在荷蘭海牙召開的會議上,簽署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媒體與資訊素養建議書(IFLA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Recommendations)。

其內容闡明媒體與資訊素養是指能夠確實有效的運用觀察驗證、人際溝通及專業諮詢等方法,獲取有助於個人、社會及國家面對生存、發展、執行決策及解決生活各方面問題的能力,透過這些技能可以知道需要資訊的時機和所需資訊的類型、掌握獲取資訊的管道和方法、以客觀的方式評估與組織資訊、以正確且合乎社會規範的方式使用資訊。

在數位化、全球化的時代趨勢下,媒體與資訊素養是一項基本人權,提升社會包容度,縮小數位落差的社會現象,也賦予個人瞭解媒體與資訊系統運作相關知識的能力,並且與終身學習息息相關,而終身學習能夠賦予個人、社會及國家達成目標,並且與眾人共享全球環境的演變所帶來的新契機,這將幫助個人及群體面對科技、經濟及社會的挑戰。

面對不斷變化的資訊及知識社會,IFLA極力推動各國政府單位、機構團體促進媒體與資訊素養政策與計畫之發展,為此各國可共同為聯合國千年宣言(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及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的目標立下深厚的基礎,為此IFLA提出七大建議,供各國政府單位、機構團體推廣媒體與資訊素養之參考:

    1.以媒體與資訊素養指標作為調查研究之基礎,利於日後專家、教育工作者及實業人員據此設計出有效的實施計畫。
    2.遵照媒體與資訊素養和終身學習的原則,全力支持教育、圖書館、資訊界、檔案館等人員之職業發展。
    3.在各項終身學習課程中,融入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概念。
    4.將媒體與資訊素養、終身學習概念視為通識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通識能力是所有教育和培訓成果鑑定必備之評估項目。
    5.媒體與資訊素養是資訊專業人員、教育工作者、經濟和政府部門之政策制定者與管理者的核心教育與繼續教育重點,此外,並須納入農工商業資訊人員之工作實踐中。
    6.透過實施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提高女性及弱勢族群的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
    7.召開相關主題會議,以利各界人員實現媒體與資訊素養、終身學習的理念。

IFLA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Recommendations原始全文請見IFLA網站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IFLA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aiwan



Summary of Workshop
Conference: 2012 CILA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IFLA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Date: 4 May 2012
Location: Taipei, Taiwan


中華資訊素養學會主辦的「國際圖書館聯盟資訊教育工作坊」於2012年5月4日展開,邀請到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資訊素養分部(IFLA, Information Literacy Section)前主委Dr. Jesus Lau、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專業繼續教育及職場學習(IFLA,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Workplace Learning Section)前主委Dr. Jana Varlejs蒞臨指導。

工作坊以分組方式同步進行,來自墨西哥的Dr. Jesus Lau以生動活潑的互動方式,指導A組學員如何根據服務單位的特性和需求設計資訊素養課程。Dr. Lau以一只皮箱開場,說明資訊素養是終身受用的重要技能,並引導學員思考設計資訊素養課程時所應涵蓋的要素,接著請各位學員訂定有助增進其領導能力的執行目標,例如定義其專業發展方向、持續學習資訊技能、寫作發表學術文章、在公開場合傳達理念、建置並定期更新個人網站、部落格及其他社群網站等,並於課堂中不時勉勵及期許每位學員們能在6個月內逐一實現自我訂定的各項目標。

Dr. Jana Varlejs指導B組學員們如何培育訓練圖書館員、學校教師等成為資訊素養教育推廣團隊之一員,首先必須定義資訊素養教育人員所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思考資訊素養人員的角色和重要性,瞭解學生們各具其獨特的學習風格及資訊尋求行為,接著則請學員們分組進行課堂練習,針對校園常見的學生報告撰寫情境,設計資訊素養教育課程。

分組進行的工作坊課程於15:30告一段落,全體學員再度同聚一堂,分享交流學習成果,其表現皆獲得熱烈迴響。中華資訊素養學會劉安之理事長於會末頒發研習證書,鼓勵及肯定45位學員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並期許未來能持續舉辦資訊素養教育工作坊,培育我國資訊素養教育人才。

2012 CILA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IFLA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Summary of Local Panel Report
Conference: 2012 CILA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IFLA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Date: 3 May 2012
Location: Taipei, Taiwan


本場次由逢甲大學李秉乾副校長擔任主持人,李副校長是中華資訊素養學會第三屆理事長,其開場時表示,資訊素養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源,其重要性眾所周知,但是如何傳遞、說明資訊素養的內涵卻是相當不容易,需要各界專家的協助。本研討會邀請到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系林菁教授、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周倩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謝寶煖教授分享國內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施現況。

林菁教授目前帶領研究團隊進行小學及大專院校的資訊素養教育課程設計與規劃,在其教學過程中發現,現今教育體制下的學生多是強記零碎的知識,無法活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而資訊素養的最終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能夠創造自己的想法,並與他人溝通分享。此外,目前教育界強調學生應該具備閱讀、摘要、改寫等資料解讀的能力,同時希望杜絕抄襲剽竊的弊端,有關這類資訊倫理議題應從小開始循序漸進的培養,由教師和圖書館員共同督導學生的寫作過程,強調註明資源出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利用概念。

周倩教授從2001年起執行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計畫,該網站於2002年正式上線(網址:http://eteacher.edu.tw/),其成立目的為協助教師、家長獲取資訊素養教材、新聞等各界資訊,解決學生所面臨的網路霸凌、資訊隱私等網路素養問題。在今日的家庭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家人齊聚一堂,但卻各自使用科技媒體和網路上的朋友互動,周倩教授提到,家長不應該將電腦當作孩子的保母,對家長而言最重要的資訊素養能力,不是會不會收發email,而是應該主動預防孩子不當使用網路的行為,教育單位也應該建立學童正向使用資訊科技的經驗,養成其正向使用的習慣,重視其網路操守。在大專院校資訊素養教育推廣的部分,目前正為教育部規劃學術倫理教育線上資源中心,希望各大專院校的碩博士生都能上這些課程,大一、大二學生的學習內容著重在不抄襲不剽竊,大三、大四及碩博士生則著重於各種研究不當行為、不可一稿兩投等研究倫理概念,希望此項計畫未來能夠推動到各大專院校。

謝寶煖教授一登場即帶起現場活潑生動的氣氛,分享多位台大教授向她表示,雖然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源的經驗豐富,但實際上卻很少踏入圖書館建築物裡。圖書館應該根據使用者資訊尋求行為的趨勢,將網站發展為利於研究者蒐集學術資源的主題式網頁,並且將資訊素養融入圖書館網站的設計架構,讓使用者從一到圖書館網站開始,就是在學習資訊素養的內涵。對網路世代的學生而言,上網也是獲取學習資源的管道之一,教育單位應該設計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可以透過網路主動學習。推廣資訊素養教育時,教師們只能不求回報,因為學生在學習的當下仍無法體會資訊素養的實用性,只有在需要用到的時候才能瞭解其重要性。謝寶煖教授更將資訊素養大六法(Big 6)濃縮為一字口訣:FILIP (Focus, Information, Locate, Integrate, Present),強化學生對資訊素養內涵的瞭解。最後並推薦Duke University Library (網址:http://library.duke.edu/)、PubMed (網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作為國內資訊素養推廣單位網站設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