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二十一世紀的素養能力意義是什麼?


自多年前,全球經濟體已從傳統的製造業轉向服務業,且此轉型過程也將繼續延續,因此需要全新的技能來因應。同時,傳統和數位科技也漸漸結合,更成功整合,改變了我們尋找資訊、運用資訊、呈現資訊和理解資訊的方式。機器人也越來越聰明,光是在美國,就預期可以取代上百萬個技能需求較低的工作,也因機器人的功能逐漸改善,需要較複雜技能的工作,也逐漸被機械所取代。所有的這些發展,讓我們不但在生活中和工作上,都需要全新的讀寫能力,讓我們可以因應社會和公民生活所需要的複雜層面。

傳統的素養能力代表的是閱讀、了解書面的文字。全媒體素養(Transliteracy)則代表能夠「閱讀與了解」多重媒介和平台的想法與概念 –包括口述、平面、視覺、數位型態,資訊科技的融合,創造出和過往不同的資訊內容呈現、查證以及竄改的方法。因此新一代的素養能力著重於批判性的思考,需要具備質疑、分析、提出異議、從多元觀點找出論證、清楚表達個人想法的能力。

就如所有的技能一樣,這些技能的需求是一種延續的狀態,從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性技能,晉升為能夠改善生活的社會文化性技能,最後升格為轉變型技能,造就更高層次的創新。

現代人普遍缺乏生活實用技能,英國研究發現45%13歲以下兒童會使用影音播放器或iPod,但是卻不會綁鞋帶。雖然早有魔鬼沾(Velcro)這種方便設計,足以取代鞋帶的功能,但是會用繩子打結仍是很重要的技巧。

另一份研究則是列出27種關鍵能力,共分為六種類型:財務、思考、成功、社會、實用、快樂,其中包含批判性思考、物品修繕、聆聽技巧以及編列預算的能力,這些都是學校沒教的素養能力。

科學素養也越來越重要,例如氣候變遷、新科技效益、人口攀升的糧食問題等,唯有具備科學素養,才能了解這些議題中錯綜複雜的細節、利益和因果關係。     

這為什麼很重要?其實這些討論並不是新的論點。早在1983年,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就提出了「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概念。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1990年代發表的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 EQ)成為全球暢銷書。許多行為分析方法,例如邁爾斯‧布里格斯(Myers Briggs)的個人能力分析,涵蓋各種領域的技巧與能力。或許討論「新時代的素養能力」像是老調重彈,但是在討論的同時,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凝聚動力,在面對全新的經濟環境下,促成改變並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OECD國家面臨高失業率和技能匱乏的雙重打擊,2,30015-24歲民眾當中,失業且未接受教育或職業訓練的比例占17%,其中西班牙和希臘的青年失業率超過50%。同時有40%的雇主抱怨員工技能不足,以致於無法提昇員工的工作能力。近期發佈的OECD技能策略(OECD Skills Strategy)目的就是希望協助發展足以促進經濟成長的技能。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該如何訂定技能內容、訓練場地、訓練時間、訓練方式以及實施訓練的人員,這其中就需要軟能力和新時代的素養能力。

英國工作基金會(the Work Foundation)報告證實這項論點,許多待業中、非就學、非受訓練的青年,不僅缺乏正式的認證資格,也並未具備當前經濟環境需要的軟能力,例如溝通能力。這份報告最後也提出技能發展政策的相關建議。

成功的人究竟是天生使然,還是後天培養,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持續爭辯的議題。或許我們很快就能解開這個難題,近期研究從大約25,000個人類基因中找到200個與數學、語言能力發展相關的基因。雖然此項研究成果尚未成熟,但是研究團隊認為可以設計出能夠預估數學與語言能力的基因測試。

然而後天的培養也相當重要,研究發現,兒童的溝通能力會受到三歲以前與父母親早期溝通層次所聽到的字數多寡相關,溝通能力高低差距,高達2,300萬個字。除了字數上的差距之外,溝通模式(例如閒聊、探索式交談、嘮叨、主題狹隘的話題等)也會造成影響。

其實先天和後天對於一個人的能力表現都有影響。面臨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失業率、成長需求等關鍵政治議題,新時代的素養能力可能是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參考資料來源:
  1. Moorcroft, Sheila. (2012).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Literate In The 21st Century?. Retrieved October 19, 2012, from http://www.alternet.org/story/155975/what_does_it_mean_to_be_literate_in_the_21st_century
  1.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ICA (2012)在二十一世紀的讀寫能力意義是什麼?。上網日期:20121019日,檢自 https://sites.google.com/site/icataiw/trends-newslet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